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因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德国“工业4.0其实也是基于本国的产业结构推出的:德国是一个以机械行业为支柱的制造业大国,而且德国90%的制造企业为员工不到500人的中小企业。只有中小企业不断技术创新,才能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
从国内实际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微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2025》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第六项扶持政策是“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从专项资金、发展基金、融资体系、征信体系、建设创业基地、科研资源共享和综合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扶持。
l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重点和方式。
l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l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会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雪机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触资担保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
l 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
l 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
l 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
l 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
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主要用意就是采取措施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将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释放。
在德国“工业4.0”战略中,也体现出了对本国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作为高福利国家,德国由于纳税和社会保险较高,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加之中小企业相对于西门子那样的大型企业而言缺乏信息化建设能力,也缺乏资金,难以投入实现“工业4.0”所需的巨额软件开发经费。所以,由德国政府牵头,制造业主要社会团体共同推进的“工业4.0”标准化工作,让缺乏软件自主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也能享受技术成果伴随“工业4.0”相关标准的推广,这些中小企业将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或许也应该视为德国工业4.0”为本国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支持。